官渡区的历史沿革是什么(官渡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摘要:官渡区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部,东邻宜良县,南接呈贡区,东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南濒临滇池,西北与盘龙区接壤,西与西山区相连**。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已有人类在此居住。以下是关于官仓区的相关介绍:1.**历史沿革**:官渡区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历史上曾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的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蜗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2.**行政区划**:截至2024年,官渡区辖有10个街道和一个空港经济区,共有128平方千米的实管面积。3.**经济发展**:官渡区不仅是昆明市的政治中心之一,也是商业和工业发达的重要区域。区域内拥有多个大型商场和商业街区,以及多个工业园区。官渡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滇池的水资源。4.**历史文化**:官渡区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古迹、庙宇和古建筑等。官渡古镇内汇聚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式”民居。官渡区作为昆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在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官渡区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战国前,滇在梁州境内。
西汉时,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因“滇王降汉,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汉将军郭昌筑郭昌城,以名命县名,后改名为“谷昌县”,今之官渡区当在其范围之内。
东汉因之,仍名谷昌。
蜀汉时,县名仍旧,隶廉降都督统辖之建宁郡。
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建宁郡改属宁州。东晋隆安年间设立晋宁郡,谷昌为其所属。
南朝时,宋齐皆袭之。南朝梁元帝时,为爨氏所据。  隋初建昆州,不久即废。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废谷昌,复置昆州,置益宁县,属剑南道辖之戎州都督府,今区境属州治益宁。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并五诏为一。永泰元年(765),南诏王阁罗凤命其长子凤迦异于昆川(州)置拓东城。城址在今五里多、佴家湾、吴井桥、前卫营一带,位于今官渡区境,“既而改称鄯阐府”,属于六节度之一的拓东节度。
五代至宋大理国仍称鄯阐府。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大理国岳侯高氏起兵平定内乱有功,加封德侯,出镇鄯阐,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鄯阐府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其中官渡县治在今官渡秀英村。至元十三年(1276)设云南行中书省,滇池地区置中庆路,改善州为昆明县(官渡县并入)。省治、路治昆明。
明代,改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县名因之,为府治。县境设六卫,即左、右、中、前、后卫及广南卫。
清代,改云南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云南府,昆明县隶府治。  民国十七年(1928年)市县划界,以城内为市。昆明县划分为8个区,其中:一、二、三、四、五及八区之一部分在今区境内。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昆明县仍为8区,区下划为39乡6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昆明县撤区,设10乡6镇。

官渡区的历史沿革

官渡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官渡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西南部,东临长江,南接肥西县,西靠六安市,北与庐阳区、蜀山区接壤。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相关问答扩展:

1、昆明官渡五里片区改造图

昆明官渡五里片区改造图显示,该区域将进行城市更新,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的重建。

2、官渡区的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4月6日昆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武定专署,县政府驻如安街12号。全县分为6个区,今官渡区属县之一、二、三、四区。区设区公所,乡镇袭旧。1950年8月30日,昆明县由武定专署划归昆明市领导,县辖区建制因之。区下设乡,今区境内有54乡(“土地改革”时划为79乡)。
1951年3月,为适应土地改革,昆明市将9个乡划入昆明县。
1953年7月,撤昆明县建制,并入昆明市。市府在区境置五、六、七个区。
1956年改称官渡区(五区)、板桥区(六区)、龙泉区(七区)。1956年10月1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市之第五、第六两区合并置官渡区建制,治所驻官渡秀英村土主庙内;七区仍为龙泉区,治所先驻波罗村,后迁龙头街。
1958年又将划入城区的7个乡分别划归官渡区,龙泉区。12月21日,撤龙泉区建制,并入官渡区。
1959年2月,区治由官渡镇迁驻关上。
1960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小哨片区(小哨种畜场属集体的7个生产大队)由嵩明县成建制划归官渡区。
1962年9月,昆明市国营一农场、二农场、三农场的部分生产大队划归官渡区,分别成立联盟公社、金马公社、矣六公社。  1980年1月,撤销区革委街道革委会,分别建立关上、茨坝、小坝三个街道办事处;
1981年3月,新置牛街庄街道办事处,均以驻地命名。
1981年前后,各公社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名称。6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区人民政府。
1982年金马公社东华大队建制撤销。全区大队仍为135个。
1984年2月进行机构改革,将15个公社改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农村)办事处。前135个大队部分合并后为122个乡(小乡),其中12个彝族乡。各乡设乡人民政府。合并的大队为:义路并入羊甫,时家湾并入云溪,织布营并入珥琮,土桥并入星东,麻苴并入普照,白马、罗丰并入金星,清泉并入云波,宝丰、谷丰并入宝云,水箐并入中坝,罗索坡并入北仓,秀英和螺峰合并改名官渡。  1988年1月,区委、区政府决定将15个农村办事处和4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改为9镇8乡。原办事处下设的122个小乡改为办事处,办事处下设536个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增为12个:1、划出前金马办事处的五里、关上两个乡和原前卫办事处的双桥、日新两个乡新置关上镇;2、划出前龙泉办事处的和平、花鱼沟两个乡新置茨坝镇;3、原龙泉、联盟、金马、前卫、大板桥5个办事处改为镇;4、云溪办事处改为小板桥镇,先锋办事处改为官渡镇;5、双哨、小河、小哨、双龙、福海、矣六、六甲7个办事处改为乡,阿拉办事处改为彝族乡;6、市二农场的青龙大队、市三农场的塔密大队改为办事处。  1993年全区辖27个居委会。
1995年,官渡区面积1025平方千米,辖9个镇、8个乡:关上镇、茨坝镇、龙泉镇、联盟镇、金马镇、大板桥镇、小板桥镇、官渡镇、前卫镇、矣六乡、六甲乡、小河乡、小哨乡、双龙乡、福海乡、双哨乡、阿拉彝族乡,122个农村办事处。区府驻关上镇。
2004年区划调整前,官渡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部,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3千米。面积1025平方千米。东邻宜良县,南与呈贡县接壤,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北与西山区相连。2004年6月3日,官渡区辖关上、金马、东站、太和4个街道办事处,大板桥、小板桥、官渡3个镇,小哨、矣六、六甲3个乡和阿拉彝族乡。区划调整后,面积552.21平方千米土地,城市建成区面积67平方千米,辖4街3镇4乡。
2006年1月12日,撤销小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板桥镇,镇政府驻原大板桥镇政府驻地。同年4月17日,撤销官渡镇和小板桥镇,分别设立各自的街道办事处。
2007年,撤销矣六乡、六甲乡、大板桥镇,分别设立大板桥街道、矣六街道、六甲街道。
2010年1月,阿拉彝族乡撤销,设立阿拉街道办事处,乃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
辖区
截止2011年,官渡区辖10个街道:关上街道、太和街道、吴井街道、金马街道、小板桥街道、官渡街道、大板桥街道、阿拉街道、矣六街道、六甲街道。1个空港经济区,101个居民委员会。

官渡区的行政区划

3、官渡区人民医院医院简介

官渡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58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它不仅是官渡区20连动中心,还承担着医疗技术指导和培训的重任。医院现有职工2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高达91%,共计214人,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有21位,中级职称的医生有107位。

医院设有临床、医技、职能、后勤供应等25个科室,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每年,医院的门诊量约为17万人次,住院患者约4000人,充分展示了医院的医疗实力和服务水平。从成立之初的单一科室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医院,官渡区人民医院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作为官渡区的医疗技术指导培训中心,官渡区人民医院还承担着培养医疗人才的重任。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医疗水平。这不仅为医院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官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官渡区人民医院以丰富的医疗资源、专业的医疗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疗服务,成为官渡区乃至周边地区医疗行业的佼佼者。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充分体现了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

扩展资料

    [1]

更多更全旅游攻略大全请参见如下:
全国三十四省市旅游景点地图大全一览表

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zyxgl/9219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