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是什么(故宫建筑风格特点如何)

摘要:南京明故宫,又称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明代北京故宫的蓝本。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占地面积超过101.25公顷,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南京明故宫在洪武二十四年最终完善后,在靖难之役最后时刻,从奉先殿燃起大火,延烧东路部分建筑。永乐改元后,陆续恢复一些建筑,并在永乐四年将皇城西墙从今天黄埔路附近拓展到今天的龙蟠路一线。迁都之后,在正统朝正式定都北京前,历任皇帝都在南京明故宫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

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南京故宫开始建造,地址在元朝集庆城外东北郊(即南京市中心东部),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 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室。 新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 后为华盖殿,谨身殿。 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 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 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增设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东西角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 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形成T字型广场,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门。广场东侧为五部(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南京故宫修建时注意了风水的问题,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但是由于选址的局限,内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虽然采用了打入木桩,巨石铺底,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之后仍然出现地基下沉的问题,宫内容易形成内涝,排水不易。同时宫城离外城过近,战时不易防卫。
明太祖朱元璋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采取削藩措施,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明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未成功,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经四年战争,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结果“都城陷,宫中火起”,烧毁了奉天殿等宫殿,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仍居于南京故宫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今北京)为行在,准备迁都。
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正式下令在北京元大内宫殿遗址上营建北京宫殿,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北京故宫)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明故宫 ,而高敞壮丽过之。”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故宫基本竣工,九月初四,成祖定都北京,并遣户部尚书夏原吉往召皇太子及太孙,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二十二日,又下诏:自下一年正月,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设六部,云行在之称。并取南京各印信给京师诸衙门,另铸南京诸衙门印信,全加“南京”二字。十一月初四,以迁都北京诏告天下。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迁都北京,十一日大祀南效,十五日赦。此后南京故宫不再作为皇宫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明洪熙元年(1425年),朱棣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欲迁都回南京。《明史·仁宗》就载:朱高炽“洪熙元年三月戊戌,将迁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四月壬子,命皇太子(即朱瞻基)谒孝陵,遂居守南京。”南京再次成为明朝名义上的京师。朱高炽还下令重新修葺南京皇城,可是到了5月份以后,却因突发疾病而死。其遗诏道:“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也吾之素心。”从中可见其所念念不忘的迁都南京之情。但这时候南京的皇宫整修工程仍在进行,至次年底才基本完成。此后数百年间,南京故宫鲜有修葺,风吹雨打,自然损坏严重。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风拔太庙树,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
明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传教士利玛窦在访问北京之后,将北京和南京作了一番比较:此一城市之规模,其房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工事等,均远逊于南京。南京明故宫及城市规模可以想见。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后,其弟朱由崧同年五月初一,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五月初二朱由崧根据明代宗即位的故事监国。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其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权。然而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崧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
清军入关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为两江总督署所在,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首次南巡,到达江宁,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时故宫”大为感慨,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可见此时的明故宫已经相当荒凉。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赐普陀山“法雨禅寺”额,并下发“拆金陵旧殿以赐”令,拆除南京故宫琉璃瓦12万张,仿金陵明故宫九龙殿盖成。殿分7间,高22米,面阔35.35米,进深20.31米,面积近1000平方米。据《普陀山志》记载,九龙殿确系为南京故宫移建于此,如今的九龙殿琉璃瓦、雕龙柱磉和九龙藻井均为南京故宫之物。
清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但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清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南京明故宫再次遭到破坏。
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运动,明故宫又经受一次较大的破坏,除地下埋藏的石构件基础外,几乎只剩下一片残垣碎瓦、蛇鼠出没的废墟。1881年至1884年间,左宗棠在南京明故宫内五龙桥的北面方孝孺殉节处建方孝孺祠纪念。
清宣统三年(1911年),英国人法雷斯从明故宫遗址中拆走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往下关扬子饭店进行装饰。
民国十三年(1924年),因建造明故宫机场,南京午门(午朝门)双阙遭到拆除,仅保留下一座三孔门洞,之前午门之上的五凤楼也早已毁圮。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曾计划以明故宫地区为中央行政区,后由于财力和战争的原因,该计划没有全部实现,只是在明故宫遗址范围内修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现为南京军区档案馆)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钟山,归葬中山陵,修建迎榇大道,开工时命名中山路,亦称中山大道,中山东路横跨奉天殿广场,把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此时的明故宫遗址仅存午门与地下柱础等少量的遗迹。至民国后期,明故宫已成为一处小型机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原国民党主席林森,对明故宫和明孝陵的建筑遗址钟爱有佳,他在修建自己的别墅“桂林石屋”时,从明故宫遗址上“调用”一批精美石雕装饰在石屋前,抗日战争时期石屋被日军炸毁,尚存半壁框架,以及部分明故宫建筑遗构。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刘伯承、陈毅等同志即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征求保护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明朝皇宫遗址,应该予以保护,因此决定将约350个石柱础就地深埋,埋入路北侧中轴线及其两侧;将中山东路北侧约60万平方米的地辟为南京军区教练场进行保护;并将当年被英国人法雷斯劫至下关扬子饭店的石雕运回遗址重加修整。
1956年10月,明故宫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90年代,南京军区教练场迁出明故宫遗址,仅恢复南北中轴线部分。
1991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除柱础为原物、三大殿排列顺序是对的,但故宫三大殿的柱础被移动过,建筑台基是重做的,还是个微缩版,真实性有所破坏。
1997年5月,为配合江苏大剧院工程选址,南京博物院在明故宫遗址公园北部进行局部发掘,发现明故宫三大殿中谨身殿的建筑台基。
2000年,原选址于明故宫遗址地区的江苏大剧院改址另建。
2006年,明故宫遗址正式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南京午门防渗维修完成,以确保排险成功。
2010年7月,在御道街施工时意外上发现南京故宫端门遗址,处于南北方向,在城墙的北侧,有一道东西走向的明代城墙的排水沟。
2011年,南京市政府规划论证新的保护利用明故宫遗址的方案,并打造成国家级遗址公园。
2012年7月,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国际竞赛中,《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2~2032)》,东南大学规划方案胜出。
2012年11月,南京明代都城遗址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根据日程,2015年完成准备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遗大会审议。
2015年2月初,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关于明故宫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及重点遗迹标识展示工程立项的批复》,文件中写明:“原则同意明故宫遗址御道街景观标识、午门广场环境整治、中山东路道路铺装改造、三大殿台基遗迹标识展示等工程立项。”

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

故宫建筑风格特点如何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宫廷”两大部分。

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部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辅以高大的宫门、宽阔的御道和广场,占据了整座皇城的主要空间。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

相关问答扩展:

1、故宫的结构

故宫的结构主要由前朝和后廷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在布局上有着明显的区分,体现了古代皇宫的严格等级制度和建筑规划理念。

首先,前朝部分,这是故宫的主要建筑区,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这些大殿坐落在故宫的中轴线上,是皇帝举行各种大典和朝会的地方。太和殿是故宫最宏伟的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它代表着皇帝的至高无上。中和殿和保和殿则分别用于皇帝在大典前后的休息和接受朝拜。

其次,后廷部分,这是皇帝和皇后、妃嫔等后宫人员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这些宫殿的布局相对私密,建筑风格也更加细腻,体现了皇家生活的另一面。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居所,也是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交泰殿则是皇后接受朝拜的地方,坤宁宫则是皇后的寝宫。

此外,故宫还包括许多辅助建筑,如东西六宫、御花园、宁寿宫区等,这些地方虽然不是故宫的主要建筑,但也在故宫的整体布局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例如,东西六宫是皇帝的其他妃嫔居住的地方,御花园则是皇家园林,为皇宫增添了一份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故宫的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从雄伟的前朝建筑到私密的后廷宫殿,再到精致的辅助建筑,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瑰宝。

2、如何保护好故宫瓷器

故宫瓷器作为文博界的珍贵代表,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目前,故宫在管理上面临一些挑战,据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透露,非专业人员的介入可能导致了管理问题的出现。他建议故宫应从制度层面出发,寻找问题并进行纠正。

近期,关于故宫瓷器受损的报道频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尽管故宫否认了部分指控,但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故宫文物管理和保护的质疑。例如,曾有报道指出故宫曾低价出售文物以改善员工福利,以及木制屏风被水浸泡的情况。

文博专家指出,故宫瓷器受损事件暴露出职业素质和管理体系的双重问题。领导层的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受到质疑,而员工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此外,故宫的管理系统存在漏洞,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查和整改。王毅则强调,故宫虽然有严谨的管理体系,但仍需跟上时代,加强与社会和公众的沟通。

总的来说,作为承载国家宝藏的故宫,其文物保护和管理责任重大。公众和媒体的持续关注表明,故宫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确保这些珍贵的瓷器得到妥善保护。期待故宫能从这些问题中汲取教训,提升其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水平。

3、故宫一日游路线图和讲解词

故宫一日游路线图和讲解词如下:

路线图:午门——武英殿(书画馆)——文华殿(陶瓷馆)——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六宫区——御花园——东六宫区——奉先殿(钟表馆)——宁寿宫区(珍宝馆、戏曲馆)——神武门。

讲解词: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故宫参观游览。故宫又称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占面积72万多平方米,宫殿有楼阁9900余间。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住所。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是午门,北]叫神武门,东叫东华门,西]叫西华门。

据说,造就故宫就召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人左右,民夫100万人,由此可以知道故宫多少大,有多少壮观。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 是皇帝举行 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 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大家请看,这座建筑物就是午门,午门又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挂灯赐食百官。

到了清代,这个活动就取消了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 皇帝都要在此接受献俘典礼,皇帝亲征也从午出驾。关于戏曲舞台上”推出“午斩首”的说法,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在午门廷杖,好,我们再往前走。

故宫一日游路线图和讲解词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太和殿广常这是铜香炉,这里一共有18个,代表清朝18个剩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的仙鹤和龟,是代表长寿的象征。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正面有12根大柱,东西约63米,高35米。整个大殿雕梁画栋,一条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大红柱子上,这些龙姿态不一,刻画的栩栩如生。整个宫殿也非常豪华富贵。殿内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雕刻着9条金龙的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 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一-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 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常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官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请大家不要在墙上乱乱画,保护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zjfa/81560.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