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与有的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喜欢吃辣的是一个道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无需牵扯品位之说。
对于一家咖啡馆,从行业特征的角度属于餐饮行业,但从行业本质角度来分析,可以用体验(Experience)二字来概括。记得经济学家郎咸平多年前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本质。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探讨了咖啡馆行业的本质,最后归纳便是“体验“二字。
何为体验?体验可以说非常主观,是一个顾客在完整消费过后,身心愉悦的程度,一杯咖啡的品质好喝与否自然关乎体验,但是除了一杯咖啡本身以外,体验还与无感六识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咖啡馆里的环境、灯光、照明、色彩、服务、摆设、材质等所有细节,甚至咖啡师的一个微笑,咖啡师工服围裙上的一个小小金属铭牌,都是构成顾客体验的有效组成部分。当然,咖啡馆的品牌价值在顾客体验中所占有的权重也非常之高。在这方面,星巴克无疑具备巨大的优势。拥有众多粉丝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初期初创的星巴克,在过去40多年走过的历程中,一直高度关注品牌建设,一直在品牌价值上持续投入,现在正是一个收获期。尤其是在美国等本土市场增长乏力的今天,中国等新兴消费市场,星巴克的品牌溢价尤其显得宝贵。
但是星巴克纵使再强,它也不可能包容方方面面,它也不可能展现所有精彩,更不可能取悦所有顾客。广大独立咖啡馆,店主们也往往是有故事的人,倾情投入于经营细节中,各有各精彩,各有各的顾客拥趸,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经常泡咖啡厅的壹周君,对这两种风格的咖啡店都是兼而有之,说偏爱可能也会,但是更多时候还是根据用途来选择。
作为一名不大爱喝咖啡的人,我去咖啡馆真的不是为了去喝咖啡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一个环境:比如约朋友谈事情,在办公室又显得太正儿八经正式了;需要公共wifi的环境中办点事情,这时候,咖啡馆简直就是大雪中的那盆炭了。
我选择咖啡馆,无关品味和文化,比较注重习惯和方便。
比如我打算的是到咖啡馆办公,我会选择去经常去的独立特色咖啡馆,似曾相识的气氛,熟悉的音乐,还有相熟的老板和店员,还可以愉快地搭会儿讪——如家人般的,有时候老板会分享新出口味的甜品,会熟悉地根据自己喜好泡好咖啡端上来,这种温馨妥帖的温暖让我对咖啡馆欲罢不能。
当然,如果是咖啡特别棒,甜点非常特别,我也会不遗余力跟周边朋友推荐独立咖啡店,拉着他们来品尝,更多像是分享自己的品味。
星巴克更多时候是在与人会面的时候会做选择,反正这也是不出错的一种保底,虽然有的店人多到拥挤不堪,有的店冷冷清清,但这不代表你的品味和审美——这是最大众都可以接受的地方,而且星巴克的咖啡是一种标品,哪家做的味道都差不多,反正也不会犯大错。类似的当然还有costa,漫咖啡也算,但更适合轻松一点的女性闺蜜的聚会。
当然,这个选择只代表我的一种选择,我周围也有那种只去星巴克或者只去独立特色咖啡店的人,至于原因,无它,就“喜欢”两字呗。
不是。咖啡做的好不好,要看豆子的质量,咖啡师的水平。咖啡馆好不好,还要考虑很多综合因素啦。比如开店的位置,其次就是店内的服务,第三是价格。
星巴克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咖啡连锁店,位置、服务、价格、豆子和咖啡师,哪一样都不差。有些人喜欢去星巴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位置。说明这些人去星巴克很方便,所以才会常去。星巴克开店的地方,通常旁边还会有其他咖啡连锁店,客人也是很多的。开店位置绝对是客流的第一原因。
独立咖啡馆,通常不具备在好的商业地段开店的实力。
有人喜欢去独立咖啡馆,我不认为是那里的咖啡有多么吸引人,主要是这样的客人时间比较自由,并且不喜欢热闹。再就是独立咖啡馆的位置也是在这些小众客人经常活动的地方。
我经常去星巴克,也去独立咖啡馆,如果说偏好,我更喜欢星巴克。服务和咖啡都有保证。独立咖啡馆在内地有吸引力的不是很多。咖啡馆很重要的一点是食物。目前为止,唯一一家食物让我有好感的内地咖啡馆是上海的一家店。其实上海还有一家店也还不错,我会打车去那里专门喝咖啡并且买一些食品。可惜,17年的一场过期面粉风波,让这家店声誉扫地。
北京有家独立咖啡店叫绿洲,oasis,本来在角楼对面开了门面。因为北京封堵街边小店,这个小绿洲关门了。十分可惜。
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tcask/2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