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像?有时候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像。何况现在有一方当事者已逝,全靠另一方的一面之辞,可信度有多少?即使是警方介入也未必能得到全部真像。
更不要说媒体了,出发点不一样,选材就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角度就不一样;对事件本身理解的不一样,报道的结果就不一样。
对于真像,由于谁都不是现场经历者,只能从媒体介绍中去疏理,去总结,去分析,去理解。
不过,根据我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理解有两个方面比较迷惑:
一,有媒体说是班主任鲍芳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目:观看一部励志影片,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尔后这位学生跑出来对老师说他要去外面买东西不想写,而鲍方不知当时因为什么原因心头有点火,便顺口就说了一句赌气话不想写就转班,随后走进办公室想了一会儿,觉得刚才说的话有失偏颇,于是就将这位叫罗某杰的学生叫进办公室,一番道歉跟劝说以后,罗某杰还是不想写,鲍老师眼见说服不了罗某杰,就拿起手机准备拔打学生父亲的电话,没拔通,接着又拔学生母亲的电话,刚拔了几个数字,站在鲍老师后侧的罗某杰就拔出了藏在衣服里的水果刀刺向了他的颈部,而鲍老师被一刀基本就毙命了,可这位学生后来还捅了老师的很多刀。
可见这位学生对鲍老师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呀。接连捅了二十多刀,听说后来还补了两刀。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学生身藏的水果刀,是去到办公室才从抽屉里面拿出来塞进口袋里的呢?还是一直藏在身上以防不测备用的呢?
如果是前者,那仅仅只是对老师有仇恨,如果是一直身藏弹簧刀,那就不得不说这是学校的问题了。说明这个学校校风校纪很差,管理涣散。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常有发生,学生毫无安全感,以致于才常备刀具且私藏在身,且学校也没有对学生私带凶器进行检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方面规定。可见此所学校的组织纪律涣散,管理疏漏才是这起案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二,学生罗某杰跟班主任的女儿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真正的同班同学的关系吗?我很好奇。那为什么杀人犯杀了人以后还要径直走到鲍老师女儿座位前跟她报道一下我把你爸爸给杀了。为什么女儿看见倒在血泊中的父亲不去叫人,不去叫同学帮忙,而是慢悠悠地走过去拾起父亲电话再打120?为什么后来女儿眼睁睁地看见杀人犯又再次补了两刀,而不去阻止或者叫人报警呢?难道学校里当时都没人了吗?以致于她父亲死了以后,她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一段采访,说是不怪他,说不是一命抵一命能解决问题的,似乎是对杀人者的原谅?还是对这件事情害怕了?抑或是父亲有错在先?
所有这些问题,只是问题而已,只是对事件没有得到真相之前感到惊奇而已。
媒体无法告诉我们真相,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
媒体只会将事发之时的图片拍给我们,可是什么角度,以谁的角度,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鲍老师从接触当事人起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所知。
当事人家里父母,对他的学习以及和孩子的平时互动我们也无从所知。
当事人周围同学和他的相处,我们更是无从所知。
都说媒体人是没有观点的,其实,他们只是选取当时最能吸引人眼球的话,挑拨所有观众的心,真相永远不在曝光的内容里,事实上,任何事情一旦曝光,真相就已经变质了,因为在接下来的追踪和采访里面,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个事情产生之后有所发酵,有所变化。
首先声明,我是做了20多年的一线教师。做过教师的都明白,有时候为了班级学生能多考点分,确实做过加班加点的事情,占用放学时间,课余时间给学生考试做题。做学生的没有喜欢老师这样做,因为他们想放松想多玩一会儿。有些喷子居然抓住这点不放,认为鲍老师有错,没有了解学生心理,才导致学生情绪爆发。也有喷子说老师不该****学生说转班转校。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有些学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有些学生你就是给他天天讲道理都无用。所以我有时候就有身体惩罚(打手板)和语言惩罚(吓唬叫家长,回家反思等)。那么,请问喷子们,你们在读书年代,有没有老师惩罚过你,是不是学生内心不喜欢的老师都不能强迫去做?你在家里,父母有没有要你做你很拒绝很不情愿的事情?你父母狠狠骂过你没有?如果有过这些,那你们为什么要喷鲍老师有过错在先?这个事件,有些人又怪罪应试教育,怪罪不该给学生太多考试压力。就我所见,对孩子学习没有多大压力期盼的是这几类人:有本来学习一直很差的那种,还有父母都是很有钱的家庭,有那些父母外面打工根本照顾不了孩子的。除了这些人,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高分考好学校。如果我定位这次事件原因,那就是一个性格有些异化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学习和老师的人,把内心一切仇恨发泄在老师身上的人,你们说,这样学生多不?据我所见,有,但是极少。有时候,我只能见机,遇到这样学生,不能跟他硬来,否则就会出事。要么是骂老师,打老师。这样的视频大家见到许多。再严重点,就是拿刀了。我只想说,鲍老师所做的这些事,只要是稍微有点责任心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老师都做过,鲍老师根本没有错。如果鲍老师有错,天底下没有合格的老师(包括家长父母)。错在一个内心极度扭曲,不能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学生,把所有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生的仇恨发泄到一个无辜的老师身上。仅此而已。
我觉得事件远非媒体报道的那么简单,有一些细节值得深思和推敲,比方水果刀,在去老师办公室前就已经带在身上,再比如他跟老师的女儿的关系似乎也不一般,澎湃新闻在采访有个细节,罗军在刺完老师,回到教室 径直走到老师的女儿面前,并告诉他杀了老师,而老师的女儿在澎湃新闻采访前,让人大跌眼镜是她表示不恨凶手,这很不符合常理,让人揣测二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
显然,写不写作业只是个导火索,在此之前他们之间还有没有披露的过往细节,这留待警方最终调查取证了。
我想说的是,在高考体制下 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初中和高中都有心理咨询室,但大多都是摆设,只是表明我有,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国人的好面子,又很难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在高考的竞争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个事件看似一个特例,背后让人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老师爱学生,就像农民爱庄稼,园丁爱花木。苗苗越茁壮,农民愈喜欢;花木越灿烂,园丁愈期盼。优秀的学生,承载了老师太多的期盼和希望,老师对优秀的学生总像艺术家对待作品一样,精雕细刻,热血澎湃,倾注全部精力和心血,一旦学生功成名就,老师就有一种成果收获的喜悦,也是教师生涯中的得意之作。可是,在殷切期望的同时,老师也可能对优秀学生要求更严格,更苛刻,更关注,而不知不觉忽视了优秀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额外的高强度拓展,优秀学生如果耐压能力稍弱,必然导致漰溃,淹没冲垮精神和道德的大堤,因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师的爱,是圣洁的,珍贵的,无私的,感人至深的。但爱是有度的,过度的爱,有时就会成为伤害。老师应该掌握教育学的规律,领会《心理学》的本质内涵,科学的,客观的评估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力,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大量的,繁重的课业负担有时会令学生窒息,扼杀他们的天性,也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无论怎样,这个悲痛残酷的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就是不管在任何教育模式下和考试评估体制下,都一定要严格遵循教育学发展的规律,才能培育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卓越知识能力的学生。“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向辛勤工作,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祖国培育英才的老师们致敬。让我们共育新苗,同建美好吧。
30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室友冬天没有棉裤穿 ,我把自己崭新的棉裤给了他,那时谁家都不富裕,他也没说谢。我自以为我们应该是更贴心的朋友了,什么事都在一起,直到几个月后 忘记了因为什么,印象中几个同学在一起 我说了什么 提及了他,他当面和我翻脸。我肯定没说过不尊重人的 或是伤人自尊的话 ,当时我真的不理解,我对他那么好, 为什么他会这样不把我当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阵忽然明白,当我们给予一个人特别的关注和关心,也许潜意识里也给了人家凌上的感觉。下意识里对人家的要求也多了,只是自己不知,久之,对他人是一种压力。
那以后帮人只是适度,免得真心反而失去朋友。
人承受压力的方式不同、能力不同。有接受,有离开,有反抗。在不适的时间给了过度的压力,是悲哀。
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tcask/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