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大理巍山(78年)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嘴巴馋的时候零嘴就是酸腌菜,抓一把酸腌菜,还要一颗一颗的慢慢吃;还有最经典的是吃卤腐,先摘个院子里的无花果叶子洗干净,去卤腐罐里捞一块卤腐,掐一节扫把棍(类似现在的牙签)洗洗就用小棍一点一点的挑着吃
大理巍山最有名的小吃是凉米线、卷粉、油粉(豌豆粉)、米晾虾,村子里面也会有卖的,但是小时候没钱买,要听从老妈的吩咐干活,偶尔奖励一碗,有一段时间外婆在街上摆摊卖这些小吃,遇到赶集的时候,走很远去赶集,就是为了可以免费吃一碗凉卷粉。
老家的水果品种类也不多,山上会种桃子和梨,自己老家院子只有无花果,有一件最让全家记得的囧事。很小的时候,老房子在村里十字路口附近(村子****,摆摊、村里人聊天的中心区)老爸会去山上砍柴割草,夜里聊天就承诺次日会顺便从山上偷点梨回来,我就去十字路口等老爸,看见老爸挑着箩筐回来,大声的问“爸爸,有没有偷到梨”哈哈,当着村子里那么多人,老爸非常囧,回忆起小时候的事,还和我女儿说我小时候的这件囧事
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但是家里慢慢的条件好起来后老妈也会做各种美食:青豆米成熟的时候做豆米粑粑、青蛙煮玉豆(青豆米汤圆,咸的) 、豆米糕、 蒸蚕豆、火烧豆等。还做面食,蒸老面馒头、包子、千层饼。
中秋节的时候约着邻居一起烤大饼,用两口专用烤大饼的平底锅,上下碳火烤,现在都吃不到手工烤大饼了。
七月半的时候扣油炸果祭祖(用面块扣成各种图案的小动物等,用油炸)祭祖后小朋友就可以吃,红糖水煮油炸果也是一绝
有零花钱后可以花5分钱买一小杯火麻子、买酸梅粉吃。上中学的时候是住校,从饭钱里面省钱买烧饵块吃(一个周才有8元伙食费),烧饵块太美味,现在回老家都要买几块吃,回忆小时候的味道。
不能再继续想了,在想就要冲动的回老家吃各种小吃了,记得才来昆明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就是和同事聊老家的凉米线,聊着聊着就决定下班回老家吃凉米线,夜里做夜班车回家,次日早上到家,白天吃了一天的小吃,晚上又坐夜班车回昆明
70后的小时候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但是也有最值得记忆的美味,非常想了解其他地方,大家小时候最美味的小吃是什么,欢迎评论告知哦
我的家乡是安徽南边的一个小城,说起70后的童年,既有辛酸也有快乐。那个年代不能说是有美食了,能够填饱肚子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我小时候吃过最多的就是山芋了,它可是当时的主要粮食,为了不讨厌它,父母变着花样来做,什么蒸的、炒的、烤的、山芋干、山芋角子、山芋圆子……但是每天吃它还是怕。
我的童年还是一个大集体的年代,家庭成员在队里挣工分养家,所以社员们基本上都是过着清贫的日子,过年时能穿上蓝布袄和纳底鞋,再吃顿肉那就是再美不过的事了。我们当地有句俗雨: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破老三,能有件新衣新鞋有只有等到过年了。
那个年代的美食基本上都是自制的,原汁原味无任何添加,在今日那可是最健康的食品了。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好吃的零食,用纯正麦芽糖与加工后的冻米、熟芝麻、熟花生等锅中加热拌匀,用木模压实切片成芝麻糖、花生糖、冻米糖、饭米糖,用冻米麦芽糖做的欢团,白白圆圆酥脆,还有面粉做的各种形状的片与条,放入油锅制成的小炸(当地土语,其实应该是馓子),再有那用山芋泥或者米糊制成的山芋角子和米角子,用沙同炒,酥脆香甜,这些当时的美食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塞满满的,直到年后两三个月都还有,所以我们小时候都盼望着过年了。
那个年代没有钱也不买好吃的只有自产自销。春天山上的各种野菜包菜饼,菜包子。夏天炖上一锅油豆角放上面茄子,再放几个玉米在蒸上一碗辣椒酱吃起来那个香。秋天腌酸菜,酸菜炖粉条,冬天最丰盛了小鸡炖蘑菇,杀年猪,血肠,汆白肉,肉汤烩一锅酸菜炸上辣椒油那才叫绝。现在只有满满的回味了
相信那个年代的饭菜并不像现在这样讲究。“在农村最难忘的家乡美食是什么?”其实我也不太了解,不过倒是听父辈们谈论起这样的事情。入伏天能吃上一顿煮熟后,在凉水中再捞出来的手擀面(佐料是:芝麻酱、香菜末、蒜泥、酱油)如果食欲大开的话,将是何等地美味何等地满足。
那个年代的人,没有什么美食可言。生活条件普遍不是很好,也不像现在的生活零食小吃那么多。最难忘的美食,可能就是,水煎包,草糖,三刀,羊角蜜之类的东西,和家里炖猪肉了。
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tcask/1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