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英博物馆 英国大英博物馆简笔画

本文共计113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7分40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4年06月02日 13点39分11秒。

英国大英博物馆 英国大英博物馆简笔画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英国大英博物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英国大英博物馆简笔画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英国游之-大英博物馆

到英国不去大英博物馆会是一场很大的遗憾,因为当年英国雄霸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从世界各地抢夺、收购、转移了各种文物、古建筑、雕塑等,有些甚至整体搬迁到英国(如埃及的神庙、雕像、希腊神庙等),所以目前来看他到底是文化的掠夺者还是保护者呢?到底是强盗还是学者呢?是文明的破坏者还是文明的使者呢?恐怕很难定义,但到大英博物馆几乎可以看到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却是事实。
大英博物馆目前都是免费的,估计也是有点像向世界人民致歉的意思吧!
大英博物馆采用的是古希腊风格建筑,凡三角门楣都是古希腊风格建筑。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由于空间限制,有99% 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所以普通人能看到的藏品是冰山一角,包括很多从我国圆明园抢过去的文物基本都没有展示,但就这1%公开展示的藏品,要详细了解的没有3~5天是不行的,我们花一天时间参观其实就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下车撒尿、停车拍照”
埃及馆,古埃及的文明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出现很多至今让人难以理解的文物,所以被都市传说化、甚至外星文明化。
目前正式的解释: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伯帝国将其****化。大英博物馆内展出的古埃及雕塑时间为公元前2686到公元395年大概3000多年的跨度。
阿蒙霍特普三世(英文名:Amenhotep III,约前1403年至前1397年之间~约前1353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九位法老,在位38 年(大约是前1391年—前1353年),大约在6至12岁间登基,第十八王朝在他统治时达到全盛,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图特摩斯四世(Thutmose IV)的儿子和继承人,关于他出生的故事被雕刻在卢克索神庙的墙上。阿蒙霍特普三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巨大的帝国,帝国的版图从叙利亚开始,直至尼罗河第五瀑布为止。在古埃及那个近亲****盛行的王室,阿蒙霍特普三世突破了埃及王室血统。在阿蒙霍特普当上法老的第二年,就同一个并非来自正统王室的平民女子结婚了。这位平民女子叫泰伊,是一个富商的女儿,于公元前1416年因美貌绝伦而被选进宫。
据说阿蒙霍特普三世喜好美色,经常要求埃及的属国向自己进贡美女。
阿蒙霍特普三世死后,其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阿肯那顿,其王后纳芙蒂蒂曾当过法老,现知埃及历史上第二位女法老,也是著名美女)继位
下图喜欢美颜雕像的君王,听说他的木乃伊在法国通过3D扫描复原后并没有那么英俊。拉美西斯二世;希腊语: αμ_σση_, (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 [1] -公元前1213年7月)塞提一世之子,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第三位法老,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建筑家,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也被称为拉美西斯大帝,希腊人称他为奥斯曼狄斯 。
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前1285年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卡迭石战役)。并于前1283年与赫梯帝国签订和约。约前1258年,赫梯王国的国王病逝,新任国王哈杜西勒三世继位,两国缔结和约,成为军事同盟。埃及赫梯和约可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
他在位67年,有8个皇后,嫔妃不计其数;大约有100多个儿女,其中12个有合法继承权的儿子都早他逝世;在当时古埃及人平均寿命仅有40多岁的情况下,他活到90多岁高龄;喜欢将自己的经历夸耀后雕刻在建筑物上,时刻不忘将自己神化了的雕像矗立在埃及各地,并且与神并列在一起。
下图好像是古埃及的大祭司
图特摩斯三世(也称为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 1458-1425 年在位)是埃及第 18 王朝的第 6 位国王,是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也是埃及历史上最有效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君主之一。他的王位图特摩斯的意思是“托特的诞生”,而他的出生名字 Menkhperre 的意思是“永恒是拉的显化者”。
图特摩斯三世出生于 c. 公元前 1481 年,他的父亲去世时他只有三岁,哈特谢普苏特被任命为摄政王,然后在位。在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70 年 – 公元前 1069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埃及首都底比斯的宫廷长大。
在他担任法老期间,图特摩斯三世在 20 年内领导了 17 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他下令在上登记他的胜利的细节寺庙的阿蒙在卡纳克,他们被认为是现存古埃及军事行动的最广泛的记录。
古埃及第18王朝守护神庙的石狮雕像
木乃伊旁边的神兽
下图这个石碑的雕像让人很费解,跪下的人手里面拖着好像空气一样透明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那东西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样子
古埃及文字-圣书体(或称碑铭体,正规体,俗称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其实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它是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书写正规,图画性强,使用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纪。
圣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ιερογλ_φο_)“神圣的雕刻”,“圣书”一词的使用反映了希腊人对古埃及文字的最初认识,即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神庙和各种纪念性建筑物上,而且只有少数祭司通晓;而埃及人自己也称之为“神的文字”,即古埃及的原称mdw n_r。
在早期,圣书体用于书写各种文献,出现在各种书写材料上,如纸草纸、石碑、陶片等等。随着新的书写体的出现,它的使用范围才逐渐局限于神庙和纪念性的建筑物上,成为装饰性很强的一种字体。
古埃及文字也人说是鸟形文,我国的传说,《帝王世纪》载有: “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所以有人说这两种文字同源,或许时间文化都有相似之处这不奇怪,但古埃及文字不是单纯的象形字,包含音节文字和字母,这方面是有比较大差别的。
纸莎草造型立柱(很多国内网站的资料说这个柱子是用纸沙草做成,简直以讹传讹,是造型像纸莎草,出于受力结构的考虑),纸莎草(papyrus)是一种高而坚韧的挺水植物(国内类似的植物叫席草),约可长到4至5米高,在水里面坚挺不倒,聪明的工匠们参考它的外形结构,可以说是最早的仿生学了。据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一书,纸莎草是尼罗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原生植物,在尼罗河三角洲有着非常广泛的分布,它的茎纤维可以制作灯芯、垫子、篮子、绳子、鞋子、草席、小舟、屋顶等,当然也可以当作类似纸张一样书写用品。
下图是镇馆之宝,也是解读古埃及文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物证-罗塞塔石碑
1799年的一天,为了牵制英国,拿破仑远征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一个叫罗塞塔的港口城市,一位法军上尉带领一队士兵正在修筑要塞,无意中挖到一块黑色大石头。由于是在罗塞塔城附近被挖掘的,所以被叫作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上刻着不同的三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草书、希腊文,最上面的是象形文字,没人懂它的意思,象形文字的下面是希腊文,它的内容和象形文字一样,今人正是通过希腊文来破译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木乃伊馆
圣甲虫(屎壳郎),古埃及人见到这种甲虫从粪堆里面出来,以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再生之力,所以木乃伊旁边会放很多这种甲虫以及他的雕像,估计大家在好莱坞电影《木乃伊》系统中见过它的威力和恐怖之处。
中东亚述文化馆,亚述帝国(英语: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可以简单理解为大概跟我们的西周时代差不多。
亚述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今****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国家,使用的语言有****米语,阿卡德语等。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国都定于尼尼微(今****摩苏尔附近)。亚述人在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频繁活动时间前后约有二千年。后来亚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独立的国家。
亚述神兽,人头翼牛(狮),这样的神兽共有两只,被人们称为“舍都”,它的形象非常独特,它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让观众从身边走过时,从大多数角度,都可以看到它的四条腿,以充分显示其完整性。这个神兽的头戴高冠,胸前挂着一绺经过编梳的长胡须,大大的眼睛非常具有威慑力,令人敬畏!
新亚述时期国王,纳西尔帕二世,制作于前860年左右
鹰首人身守护神,是不是跟我们封神演义里面的雷震子有点类似,有人说手里提的包包跟某奢侈品的样式很类似、开口手镯、手表状装饰品等非常新潮啊
浮雕描述了大量国王狩猎过程的场景,场面栩栩如生,特别是狮子、狼等猛兽中箭的场景
尼姆鲁德 (Nimrud)神庙位于****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附近,兴建于公元前13世纪, 尼姆鲁德 曾经是亚述帝国的首都之一
方尖塔,亚述国王沙尔马尼锝三世前830年左右在 尼姆鲁德竖立纪念他取得的成就等纪念碑
古希腊馆:
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于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世纪发展至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希腊城邦鼎盛时期,公元前146年并入罗马帝国。 后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核心部分,以希腊语及文化所主导,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古希腊时期可以大致简单理解为跟我国的西周后期到战国时期。
希腊海仙女神庙,建于公元前390-380年,出土于土耳其西南的桑索斯,所以又被称为涅瑞伊得斯纪念碑,曾毁于地震,后被整体搬迁到大英博物馆。
雕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米诺斯王朝,早于公元前1400年
希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位于希腊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爱琴海以南,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在克里特岛上,距海边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面积为270万平方米的城市克诺索斯。其中心王宫有两座,第一座小面积宫殿由于意外损毁而废弃;第二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米诺斯王宫遗址,是基于第一座宫殿的遗址上兴建的,长宽为150×100的多层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
帕台农神殿(希腊用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思考者,听说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在造访大英博物馆学习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风格后创作的雕塑,大概完工于1870年左右。
世界文明的遗迹都有同样悲惨的命运,惨遭破坏,脑袋被敲掉,所以看到龙门石窟中的很多佛像的脑袋被敲掉一点也不奇怪,不完全都是那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运动造成的。
帕特农神庙墙面浮雕
描述了希腊神话中拉皮特人与人头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战。故事说的是希腊英雄提修斯迎娶拉皮特人公主,婚礼邀请了人头马族人参加婚礼,婚礼中粗野的人头马族人酒后乱性竟然试图抢走新娘,于是乎人头马族人和拉比特人混战一场,最终拉比特取得胜利,赶走了人头马族。
半人马经常被视为人的理智和技巧和动物的本能冲动和****的综合体。他们听从头脑的指挥时,是最优秀的战士、最忠诚的朋友,但当他们 被欲望支配时,却是最残暴的掠夺者、最可怕的敌人 。
大洋洲和非洲馆
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向东距离智利大陆本土约3600公里,南纬27度,西经109度。荷兰航海家罗赫芬于1722年4月5日复活节发现并登上该岛,该岛因此而得名。当地人则称之为拉帕努伊岛。这个岛在地理上属于波利尼西亚群岛,位于群岛东端,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岛。
这些巨人是谁建筑的,出于什么目的至今谁未解之谜!
美洲馆

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早的博物馆吗

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早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扩展资料
大英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腊爱奥尼式圆柱,大中庭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
广场的顶部是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期所建,共有70个常年对外开放的固定展馆,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万件。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爱奥尼亚式圆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起源是什么?

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二三百年前的乔治二世国王的****汉斯·斯隆爵士,这个****是一名内科****、博物学家和收藏家。

英国著名景点三个 简单的英语介绍

一、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1、英文
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principal dormitory and office of the British monarch in London.
Located in Westminster, the palace is one of the venues for national celebrations and royal welcoming ceremonie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tourist attraction.
Buckingham Palace is an important venue for gatherings at times of celebration or crisis in British history.
Buckingham Palace is now open to visitors. Every morning, there will be a famous handover ceremony of the guards, which has become a great view of British Royal culture.
2、中文
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现在的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参观,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
二、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
1、英文
Elizabeth Tower, formerly known as Big Ben, is the Bell Tower of Westminster Palace, one of the world’s famous Gothic buildings, the landmark building of London.
In June 2012, Britain announced the renaming of the Bell Tower of Big Ben, a famous landmark in London, as “Elizabeth Tower”.
2、中文
伊丽莎白塔,旧称大本钟,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的大报时钟,2012年6月,英国宣布把伦敦著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
三、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
1、英文
St. Paul’s Cathedral is the world’s famous religious shrine, the fifth Cathedral in the world, the first cathedral in Britain.
and the second largest dome Cathedral in the world, ranking among the five cathedrals in the world.
2、中文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
四、伦敦塔(Tower of London)
1、英文
The Tower of London, a landmark palace and fortress in London, England, is located on the Thames River. James I (1566-1625) was the last ruler to live in the palace.
The Tower of London served as a fortress, armoury, treasury, mint, palace,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refuge and prison, especially for upper-class prisoners.
It was last used as a priso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2、中文
伦敦塔,是英国伦敦一座标志性的宫殿、要塞,选址在泰晤士河。詹姆士一世(1566-1625)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
1、英文
Westminster Abbey, commonly known as Westminster Abbey, is situated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Thames in London.
It was originally a Catholic Benedictine monastery. It was built in 960, expanded in 1045, built in 1065 and rebuilt from 1220 to 1517.
Westminster Church was the Catholic Benedict Church (one of the Catholic Hermitage) until the founding of the Anglican Church in 1540. After 1540, it became an Anglican church.
2、中文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金汉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伊丽莎白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圣保罗大教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伦敦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威斯敏斯特教堂

大英博物馆位于哪里?

大英博物馆( 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年7月大英博物馆在T-mall开设了旗舰店;8月10日,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非公开仪式,向****驻英国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交还八件大约5000年前的物件。
年3月18日起,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英博物馆开始关闭;8月27日起博物馆重新向公众开放,根据安排,8月27日-28日,大英博物馆开放时间为10时至15时,从8月29日起开放时间将延长至17时。
扩展资料:
建筑规模
该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腊爱奥尼式圆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期所建,共有70个常年对外开放的固定展馆,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万件。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爱奥尼亚式圆柱。
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大英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英博物馆

全球四大著名博物馆之大英博物馆与珍贵藏品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英文名是The British Museum,是一座英国国家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它是全世界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由此普通民众也可以隔着 博物馆陈列展柜 的玻璃观赏珍贵文物,它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博物馆简史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其收藏建基于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遗赠的71000多件藏品。汉斯爵士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个人收藏的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等全部捐赠给国家,英国政府接受了他的捐赠并批准建立了大英博物馆。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秉持着开放和知识共享的原则,从建馆起就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种原则基于一种启蒙思想,即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凭藉彼此交流,不同的文化和人群是可以互相理解的。而博物馆的角色就是为跨越文化与族群的交流以及研究提供一处平台。历史上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大英博物馆一直都对外免费开放并逐渐延长开放的时间。参观人数由每年的5000人增至今天的接近600万。

参观信息

门票:免费

展厅开放时间: 10:00-17:30,大部分展厅周五延长开放至20:30。

大中庭(包括咨询台)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周五延长开放时间至20:30。

票务处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7:00,周五延长开放时间至19:45。

地址:The British Museum Great Russel

Street, London WC1B 3DG, United Kingdom

入口:正门位于Great Russell Street、北门位于Montague Place

部分精选著名藏品

埃及罗塞塔碑

波特兰花瓶

弗兰克斯首饰盒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

女史箴图

亚尼的死者之书

三菩萨壁画

尼克巴群岛木雕塑

相关内容扩展阅读:

释迦如来真实面貌和现在佛一样吗?英国博物馆有佛41岁真身相,和现在佛形象不一样

是杜撰的,没有这回事,图片应该是PS出来的,在网上能查到。我只贴出其中的一部分你看吧。

当时,我有一个英国朋友,曾经在英中友好协会工作过的彭雅倩(Rowan Peare)女士正好来华,虽然我根本不相信这样明显的一个赝品会成“英国帝室博物馆”(英国的所谓“帝室”、“皇家”博物馆正确的名称应为“大英博物馆”)的“珍藏”,成为英国的“国宝”,但为了充分说明问题,还是托她将此画像带到英国。在伦敦,她通过英国的中国传统文化学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钟思弟(Stephen Jones)博士找到了长期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研究佛教艺术的英国著名佛教艺术专家罗德里克·怀特费利先生(Roderick Whitfieli),专家看过此画像后在画像背面写了两句话。下面是他的原话和译文:
  “There is nothing remotely like this at the British Museum.This is pure invention and completely worthless.
  Roderick Whitfieli”
  “在大英博物馆没有任何与之相类的东西,这纯属杜撰而且完全没有价值。
  罗德里克·怀特费利”
  至此,似乎可以结束有关这幅画像的讨论了。当我再一次审视这幅从英国旅行了一趟后又回到中国的画像时,不禁想起了一则广为人知的佛教传说:魔王波旬想尽办法破坏释迦牟尼成道。波旬软硬兼施,先是派魔兵魔将袭击,接着又派他的三个女儿化为美女前去诱惑,均遭失败。波旬最后说:我让我的魔子魔孙冒你的名、穿你的衣、说你的法,看你怎样?!据说,佛陀听后沉默无语。我不知道画像上的那个男人是谁,但我却克制不住自己莫大的悲哀。波旬的魔子魔孙们真的按照魔王的话去做了!而且,就在今天,就在我们的眼前。

把 British Museum 翻译成「大英博物馆」,为什么会考虑如此翻译?

探索翻译的艺术:为何「大英博物馆」成为一种选择

在翻译世界里,每个词汇背后都承载着文化的烙印和历史的痕迹。当我们谈论英国最著名的文化遗产——British Museum,为何它在中国被翻译为「大英博物馆」,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视角与现代平等观的深入讨论。尽管直译为「不列颠博物馆」似乎更为精确,但「大」字的加入却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对英国的认识和态度。

在翻译中,「大」并非总是与伟大或地理范围相连。它曾被用于****语境中,象征自信、尊重和一定程度的尊称,如同「大清」、「大明」那样。然而,英国的「大」源于其地理概念Great Britain,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理概念延伸到了****层面,但在现代,「大」的使用更多地被视为历史遗留的痕迹,而非官方认可的称谓。

在学术界,特别是在2000年以前,「不列颠」这个称呼更为常见,它更客观、学术。然而,当我们提及「大英博物馆」,它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的名称,而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帝国时期的复杂遗产。它在中国的翻译中,似乎带有殖民色彩,这在追求全球平等的今天,显得不再适宜。

面对这些争议,「英国国家博物馆」的翻译选项显得不太合适,因为它不符合原文的表述,而且过于强调国家身份。理想的翻译应该是更平等、更中立的,反映出我们对各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转变。从「大英」到「不列颠」的转变,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进步,期待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世界。

虽然有人曾推测清朝时期可能使用「大」作为尊称的习惯,但在现代国际交往中,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例如,韩国自定的「大韩****」并不能简单套用在英国身上,英国应当更注重自身历史的清晰表述,而非沿用过去的习惯称呼。

综上所述,「大英博物馆」的翻译争议在于它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殖民色彩。在今天,我们应当鼓励使用「不列颠博物馆」这一更为准确和尊重他国的称呼,以体现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平等与尊重。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1982年时,英国考古学家在朴茨茅斯港海域打捞出一艘古代沉船,它便是著名的玛丽罗斯号沉船,素有“海上之花”的美誉。为了完整保护古沉船,考古专家们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玛丽罗斯博物馆位于英国朴茨茅斯附近,建造于2013年,是一座专门性的大型博物馆。据资料显示,玛丽罗斯博物馆建筑金额共耗资3500英镑,其面积达到了9000平方米左右,陈列文物1.9万件,其建筑特点是围绕玛丽罗斯残骸进行搭建。玛丽罗斯博物馆内设施齐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出水沉船玛丽罗斯号,以此向世人展示其带来的英国航海业的巨大成就。玛丽罗斯号是1545年沉没于索伦特海峡的战船,曾在英国皇家海洋舰队中屡立战功,由于其船体华丽威武,故此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称赞其为“海上之花”。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玛丽罗斯号的沉没,源于亨利八世的过度自信。在他的命令之下,玛丽罗斯号船体被人为大修过几次,而且凭空添加了许多木质材料,致使船体负重过高,最终令其在一次迎击法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彻底沉没。随着“海上之花”的瞬间凋零,亨利八世当即下令对其进行打捞。不过可惜的是,限于当时打捞技术的落后,以及玛丽罗斯号本身船体的巨大,打捞玛丽罗斯号的船员们最终无功而返。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时隔400多年之后,到了1982年,英国考古学家成功将玛丽罗斯号打捞出水,自此之后,他们就一直致力于对船体的保护工作上。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玛丽罗斯号的保护工作相当完善,甚至船体大部分残缺也都被完好地补全,称得上是水下沉船考古保护的里程碑式杰作。可是在此之前,英国考古学家们却因玛丽罗斯号的出水而感到头痛不已。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玛丽罗斯号本身全是木质结构,并且在海水之中浸泡了400余年,其本身已经被腐蚀得相当脆弱。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不仅如此,玛丽罗斯号虽安全出水,但船体木材本身饱水度极大,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因迅速脱水,木材开始收缩。一开始,考古专家对此现象不以为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罗斯号整艘船都有所开裂,这才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完好地保护沉船残骸,工作人员只能不停地为其撒水,以此保持木材的湿润度。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如此一来,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了考古专家们的面前。我们都知道,有机物之所以会迅速腐烂,其主要条件便是潮湿与空气。如果玛丽罗斯号一直被反复撒水,一干一湿,船木的腐蚀速度将会是在海中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根本不利于其长期保存。换句话说,对于保护玛丽罗斯号而言,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保护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出于这种原因,考古专家们决定寻找一种新式材料,既能保证船体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又能与空气进行隔绝,以此来代替保湿。经过努力的寻找,专家们还真的找到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液体,它成为了水的最好替代品。

英国博物馆中的古沉船,专家为保护它用了啥“特殊”装置?

可是该高分子聚合物也并非完美,它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液体,需要长时间不断的喷洒,方能保持船体湿润。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考古专家又为玛丽罗斯号外侧安置了密闭的玻璃幕墙,一方面可以保护船体不受外界破坏,另一方面还能让挥发的高分子聚合物被保存在玻璃幕墙内,从而达到保护船体的目的。

欢迎来到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lygl/2858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