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墙历史(城墙修建时间)

摘要:同安古城墙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初建时周长2544米,高达3.8米,顶部宽度为3.6米。城墙设有五个城门,分别以东的“朝天”、西的“厚德”、南的“铜鱼”、北的“拱辰”和西北的“庆丰”命名。起初用土夯筑,历经水患和兵祸的破坏,明朝时期多次进行重修。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城门名称有所改变,如东门改称“迎阳”,西北门改名为“镇兑”,南门为“来薰”,北门为“绿野”,而西北门仍沿用旧称“庆丰”。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为了防御倭寇,城墙加筑一米,并在西门和北门增设重门,还设置了59个哨所。次年,又增建了10所敌楼。到了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城墙周长扩展到约2710米,高度达到7.4米,东门改称“鸿渐”,西北门则改为“朝阳”。清朝时期,城墙经历了顺治五年的炮轰与拆毁,以及后来的修整,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整。

1911年,同安同盟会员陈延香等人在城墙五城门和县署插旗,标志着共和国的成立。民国十五年(1926年),南门至小西门的城墙被拆毁,改为马路。目前,仅存东门至南门一段城墙,长约450米、顶宽4米、离溪床5米、主要由条石砌筑、部分红泥夯填、无垛堞。1996年对孔庙前的城墙进行了76米重修并重建了垛堞。同安古城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多个朝代变迁;虽只剩部分遗址但仍被列为同安“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北京城墙历史

1476年8月28日(明成化十二年八月初十),执掌左军都督府的定西侯蒋琬上奏朝廷,提议加筑北京外城。蒋琬的意思是:北京没有外城的保护,难免会受到胡虏的侵犯,希望皇帝最好还是效仿太祖建设南京城的样子,来个外加固比较保险。
蒙古兵在马上打下了金朝的中都城,大概那时蒙古贵族还没有想好是不是要在这里常住下去,所以兵荒马乱中,金朝统治者花了不少银两建设的中都皇宫被大火焚烧,落得个“瓦砾填塞,荆棘成林”的下场。
40多年以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凭着一统中国的雄心,决定把蒙古的都城迁到这里。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到达燕京之后,并未因原宫殿破废而苦恼,而是很舒适地住在“燕京近郊”。第二年,他下令修缮湖水(大抵是今天的中海和北海,南海尚未形成)中的一个小岛,称琼华岛。琼华岛俨然承担了新都的责任。
琼华岛水域上游就是高梁河,后来经过人工疏浚,在湖泊的东岸积土成岛。当年蒙古兵围攻中都,这里因在中都之外,幸免遇毁,宫殿也保存完整,自然也就成了忽必烈的首选之地。
数年以后,以这个岛、这片湖为中心,富丽堂皇的皇城逐渐成型。湖泊东岸,是属于皇帝的“大内”,也是紫禁城的前身;湖泊西岸,分别是太子和皇太后居住的隆福宫、兴圣宫。皇城之外的大城,呈方形包绕。 无论是建都还是修殿,依靠充足的水源是必须的。从最初的蓟城到金中都,北京城依托着莲花池水系成长起来,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莲花池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而注入琼华岛湖泊的高粱河水系却看起来源源不断。
元大都虽然建得好,但不怕花钱不怕费时的明朝皇帝,因为迷信风水,还是决定把元大都拆了,把大城门改了,重新建北京城。
老北京传说,当年刘伯温带人修建北京城,施工的时候不小心挖着了龙脉,龙王爷一怒之下要把北京城的水都收回去。龙王一家扮成小贩来到城里,想让龙子把城里所有的甜水吸干,龙女把所有的苦水吸干。吸来的水装在两个水篓里,龙王就拉着水篓从西直门出城。刘伯温知道了龙王的计划,着急上火,手下的匠人高良自告奋勇去追赶。一口气追到了玉泉山才勉强赶上水车,匆忙中,他想起了手中还握着一把红缨枪,一枪下去,偏偏苦水流了一地,甜水像是有了灵性,自己钻进了玉泉山。据说从此之后,北京城的地下水就成了苦水,要想喝甜水,就得去玉泉山。
朱元璋时期,明定都南京,到朱棣夺权后开始大规模修缮北京城。明代中后期,北京已经发展成为繁华都市,但是缺乏抵御外敌的能力。北方蒙古族甚至能冲入城内。
到了1476年,定西侯蒋琬终于鼓起勇气上奏,要求在北京城外面再修一个外城,可这个建议在当时没有付诸实施。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部兵临北京城下,肆意暴掳之后从容而退,史称“庚戌之变”。北京城眼见着成了软弱的绵羊,被人蹂躏。
世宗和他的大臣们想起了蒋琬的提议,1564年,修筑了包围在南郊一面的外罗城,也就是旧时所说的北京外城。原计划环绕北京内城四面都加筑外垣,但是三天两头被蒙古骚扰的明朝政府实在是财力不济,只好先修南郊的城墙再说。如此一来,北京城在平面上构成了特有的凸字轮廓。人们所讲的北京内外城渐次成型。内成九门,外城七门基本延续至今。

北京城墙的历史描述

城墙修建时间

同安古城墙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初建时周长2544米,高达3.8米,顶部宽度为3.6米。城墙设有五个城门,分别以东的“朝天”、西的“厚德”、南的“铜鱼”、北的“拱辰”和西北的“庆丰”命名。起初用土夯筑,历经水患和兵祸的破坏,明朝时期多次进行重修。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城门名称有所改变,如东门改称“迎阳”,西北门改名为“镇兑”,南门为“来薰”,北门为“绿野”,而西北门仍沿用旧称“庆丰”。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为了防御倭寇,城墙加筑一米,并在西门和北门增设重门,还设置了59个哨所。次年,又增建了10所敌楼。到了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城墙周长扩展到约2710米,高度达到7.4米,东门改称“鸿渐”,西北门则改为“朝阳”。清朝时期,城墙经历了顺治五年的炮轰与拆毁,以及后来的修整,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整。

1911年,同安同盟会员陈延香等人在城墙五城门和县署插旗,标志着共和国的成立。民国十五年(1926年),南门至小西门的城墙被拆毁,改为马路。目前,仅存东门至南门一段城墙,长约450米,顶宽4米,离溪床5米,主要由条石砌筑,部分红泥夯填,无垛堞。1996年,对孔庙前的城墙进行了76米的重修,并重建了城墙的垛堞。

同安古城墙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如今虽只剩部分遗址,但仍被列为同安“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扩展资料

城墙,属古代用于护城防御的一种夯土或砖、石墙,也是城市的界限和象征。在厦门市至今已发现5处遗址,同安古城墙遗址为其中之一,现存一段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孔庙前的东溪西畔。

相关问答扩展:

1、城墙门票价格

根据我的搜索结果,不同城市的城墙门票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北京的城墙门票价格为35元/人,西安城墙的门票价格为54元/人。您可以在携程网上查看更多关于城墙门票价格的信息。

2、城墙保护措施

1提高公众关于城墙保护的意识

2设立专门的城墙行政管理机构,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助管理

3完善城墙保护的相关法规体系,加大城墙保护的执法力度

4多渠道筹措城墙保护资金

3、城墙附近景点

1.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2. 景山公园:位于紫禁城北侧,是一座具有明清皇家园林特色的公园,可以俯瞰故宫全景。
3. 南锣鼓巷:位于王府井附近,是一条充满老北京风情的胡同,有许多特色小店和美食。
4. 北海公园:位于故宫和什刹海景区之间,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有美丽的湖泊、古建筑和寺庙。

欢迎来到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bwjd/7654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