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位于紫禁城中心,占地72.4公顷。馆藏涵盖明清两朝皇宫文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及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先进单位。建筑群包括午门入口和神武门出口,四周有城墙和筒子河环绕。

故宫博物院的介绍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座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

故宫博物院课文参观路线图

故宫博物院课文参观路线图如下:

路线图:午门——武英殿(书画馆)——文华殿(陶瓷馆)——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六宫区——御花园——东六宫区——奉先殿(钟表馆)——宁寿宫区(珍宝馆、戏曲馆)——神武门。

讲解词: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故宫参观游览。故宫又称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占面积72万多平方米,宫殿有楼阁9900余间。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住所。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是午门,北]叫神武门,东叫东华门,西]叫西华门。

据说,造就故宫就召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人左右,民夫100万人,由此可以知道故宫多少大,有多少壮观。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故宫博物院课文参观路线图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大家请看,这座建筑物就是午门,午门又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挂灯赐食百官。

到了清代,这个活动就取消了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都要在此接受献俘典礼,皇帝亲征也从午出驾。关于戏曲舞台上”推出“午斩首”的说法,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在午门廷杖,好,我们再往前走。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太和殿广常这是铜香炉,这里一共有18个,代表清朝18个剩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的仙鹤和龟,是代表长寿的象征。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正面有12根大柱,东西约63米,高35米。整个大殿雕梁画栋,一条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大红柱子上,这些龙姿态不一,刻画的栩栩如生。整个宫殿也非常豪华富贵。殿内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雕刻着9条金龙的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

故宫博物院课文参观路线图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一-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常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官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相关问答扩展:

1、故宫博物院 前三殿后三宫分别是什么?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一、前三殿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中和殿

中和殿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仿佛古代尊贵的“工”字形殿中间穿廊的作用。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初名华盖殿,后几经灾毁和修建。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中和殿四面门窗的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皇帝在升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暂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于亲祭等大礼前在此检阅祝文、奏书之类的准备工作。

3、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来几经灾毁和重建。原名为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明代,举行朝典前,皇帝从乾清宫升至此殿更衣。清初,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顺治帝的大婚也在此举行。

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赐藩国、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后,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改在这里举行。

二、后三宫

1、乾清宫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故宫博物院 前三殿后三宫分别是什么?

2、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取《易经》中乾坤交泰之意。这里不仅是皇后在节庆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的贮存之地 。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

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3、坤宁宫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寝宫殿,但清代的坤宁宫按满洲风俗做了改制,东暖阁做为皇帝大婚的洞房,但皇后平日不再居住在此,坤宁宫每日主要是作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

后三宫区最北端为通往御花园的坤宁门。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前三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三宫

2、故宫博物馆藏品鉴赏——瓷器类(十)

定窑白釉盒,唐代工艺瑰宝,高6.9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5.4厘米。圆形盒身,上下子母口扣合,直壁设计,盖顶隆起,腹下内收,圈足。胎壁厚实,胎质坚硬,内外施白釉,釉色洁白,釉面光滑如镜。为唐代定窑的典型之作,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烧制时间长达六七百年,以白瓷闻名。唐代瓷盒以圆形为主,多为素面,晚唐、五代时盒面多刻花纹,至宋代形成多样式。瓷盒在唐代主要用于盛放妇女化妆品,如粉盒、朱盒、油盒、黛盒等。

花瓷罐,唐代珍品,高21.2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9.1厘米。罐撇口,短颈,溜肩,腹略鼓,腹下收敛,近底处深刻弦纹一道并微撇,平底。通体施黑褐色釉,釉不到底,罐身饰以3个连续的蓝色大斑块,釉色乌亮,衬托着天蓝色不规则大片叶状块斑,鲜活生动,是河南鲁山窑所产花瓷中的精品。花釉瓷在唐代工艺中称为“花瓷”,主要烧造地在河南省,如鲁山、内乡、禹县、郏县窑等,山西交城也发现烧造花釉瓷器的遗址。花釉瓷是用含两种不同金属氧化物呈色剂的釉料,两次施釉,高温烧成,釉色丰富,斑块规整或飘洒。

三彩凤首壶,唐风浓烈,高33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10.4厘米。壶口呈凤头状,细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体施绿、褐、白等釉,底足无釉,一侧置曲柄。腹部形成两面开光体,采用塑贴装饰技法,一面为人物骑马射箭图,一面为飞翔的凤鸟图。此壶造型独特,塑贴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物象鲜明突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唐三彩艺术的杰出代表。凤首壶在初唐时期流行,是唐三彩陶器中常见的器形,具有波斯萨珊式器物造型风格,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完美结合。

三彩台座,唐代艺术品,高7.5厘米,面横14厘米,面纵11厘米,足横14厘米,足纵11厘米。座面和底部造型一致,呈海棠花式,上下出沿,座面中心刻划宝相花图案。器座面与底之间由8个向外突起的宝瓶相承,上、下各有一周圆形镂空。通体在深绿、褐黄、白色釉面上,以凸起的珍珠状圆点作辅助装饰,釉汁厚润,有向下流淌的痕迹。此三彩镂空台座虽然是一明器,但制作精美,釉面华丽,镂空及珍珠地装饰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是唐三彩艺术的杰出杰作。

白釉双龙耳瓶,唐韵十足,高42.7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9厘米。瓶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处渐收。颈上突起5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胎体极白,施半截白釉。此瓶造型空间感强,轮廓线自然和谐,对称的龙形柄与口、肩相连形成虚实对比,浑厚中显俊俏与妩媚,曲线与折角结合,刚健挺拔中透协调柔和的韵律美。器身施白釉,高贵典雅,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融入本民族特色,展现大唐盛世风华。

青釉四足罐,唐瓷精品,高7.8厘米,口径4厘米,足距6.3厘米。罐直口,丰肩,直腹,腹下部斜收至底,平底。自肩至底凸起四个条形装饰,下接四兽足。胎体厚重,露胎处呈灰白色。里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釉色淡青。此罐造型规整,釉面匀净,四个条形装饰及兽足是越窑青瓷中少见的装饰手法。越窑青瓷在唐代南方制作,以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等地为主,产品质细腻,釉质均匀,浑厚滋润,有“如冰似玉”之美誉。

青釉八棱瓶,唐韵浓郁,高22.5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2厘米。瓶通体呈八棱形,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至底,圈足。胎体呈灰白色,釉面明亮,釉色青绿,如一汪湖水。瓶体凸棱部位釉色浅淡,增加美感。此瓶呈八棱形,颈、肩相接处有三条凸棱,与众不同。此物为洗手用净水瓶,是唐代日常生活的再现。唐代制瓷业达到高峰,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齐名,越窑产品备受青睐,文人吟诗作赋赞美。唐人陆羽著《茶经》,形容越窑青瓷为“类玉”、“似冰”。唐人陆龟蒙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象地描绘出越窑青瓷的魅力。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越窑瓷器被记载为“瓷秘色”,这件八棱瓶应属秘色瓷。

三彩杯盘,唐器典范,承盘高3.1厘米,口径21.8厘米,足距14.2厘米。杯高3.3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3.3厘米。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小罐组成。承盘敞口,坦底,下承以三短足。盘内置小杯环绕中心小罐。盘外壁及杯、罐器身施黄、白、绿等色釉,釉色鲜亮亮丽,盘内无釉。此套杯盘为唐代饮具,用于随葬,再现唐代生活细节。承盘上的小杯五至七个,反映唐代制陶工艺水平。唐三彩的成型方法丰富,如粘结法、轮制法和模制法等。此套杯盘采用轮制法制成,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器表和内部一般留有平行螺旋纹。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代艺术珍品,骆驼高70厘米,长51厘米,佣高68厘米。俑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画彩,身施黄、绿、白三色釉。深目高鼻,胡人形像。头戴折沿尖顶帽,身穿窄袖长袍,领口外翻,内着半臂,腰后系一包袱,下着裙,足蹬长靴。双手握拳,姿势呈拉缰绳状。驼俑为双峰驼,上有毡垫,周身以黄釉为主色调。驼首上昂,张嘴作嘶鸣状。腰身略长,四腿直立于长方形托板上。这组唐三彩俑比例和谐,神情准确。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丝绸之路繁荣,商队络绎不绝,骆驼作为坐骑和货物运输工具,墓中以胡人牵驼俑作为随葬品,再现唐代现实。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代经典作品,高17.6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9.1厘米。注子撇口,短颈,硕腹,平底。短粗流,曲柄宽扁。施茶叶末釉,近底处无釉,釉层匀净,肥厚而润泽。此器形制规整,造型饱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唐代耀州窑以烧青釉瓷与黑釉瓷为主,同时烧造茶叶末釉,类似茶叶末色泽。注子又称“执壶”,古代酒器而非茶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3、北京故宫博物院建于哪一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于1925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9000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的前身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1914年,于外朝区域成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于内廷区域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于哪一年

建筑特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故宫博物院

欢迎来到美特攻略网,作者:浪迹江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zaskw.cn/bwjd/7616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